English

眼睛始终盯着世界一流水平

1999-11-22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倪迅 我有话说

在向科学高峰攀登的道路上,詹文龙踏出了坚实的足迹,在他的身上闪烁着年轻一代科学家献身科学、报效祖国的崇高精神。

80年代初大学毕业后,詹文龙放弃了出国留学或回家乡厦门工作的机会,选择了重离子物理研究的中心兰州。西北生活条件比较艰苦,但他并不计较。从到研究所的那天起,詹文龙每天都要工作十五六个小时。有一年大年三十,同事都在忙着办年货,实验大楼里詹文龙却仍在默默地工作,贴封条的人没发现他,结果不仅除夕之夜他在工作岗位度过,而且整个春节他都心安理得地被“封”在实验室里安安静静地工作。

1986年秋季,他到法国国家重离子研究所进行中能重离子物理实验研究。在法国两年,他发表了22篇论文,参加了11个实验,他出色的工作得到了国外同行的高度褒奖。

他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非完全深部非弹性碰撞”的概念,这是我国科学家立足于国内实验提出的一种新的反应机制,引起了国际核物理界的重视。

他又与青年科技人员一起制成了32个单元的光叠层塑料闪烁探测器阵列以及碘化铯、氟化钡、平行板等一系列新型探测器,为我国重离子物理研究增加了许多新的实验手段。

1991年,他首次采用“过零时间法”,使用自己设计和研制的碘化铯探测器阵列,观测了中能核反应过程的时空演变。

他在美国参加了李政道教授倡导的本世纪末世界最大规模的相对论重离子碰撞国际大合作研究,成功地研制出国际上性能最好的飞行时间谱仪,并首次在国际上用于飞行时间谱仪系统的发光二级管快时间分辨的时间定标装置。

1994年,他与同事一起采用多元符合测量方法,进行了中能重离子碰撞核反应机制实验研究,获得了大量重要的实验信息。

他根据目前和今后一二十年内国际核物理发展的主攻方向提出了设想,经过几年努力,在1993年建成了我国第一条、世界第五条中能放射性束流线,成功地获得氦、锂、铍等元素的30余种放射性核素。

詹文龙满腔激情,在攀登科学高峰的道路上,他从未停息过。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